信任的金融杠杆 1948年3月,蒋介石要从四川调运10万担军粮,四川省主席邓锡侯说
【1948年3月,蒋介石要从四川调运10万担军粮,四川省主席邓锡侯说】四川的粮食四川人要吃,还有这么多中央军驻在四川,也要吃信任的金融杠杆,拒绝调运粮食出川。
蒋介石对邓锡侯的回复恨得咬牙切齿,但是却又无可奈何,因为此时他正谋划着与中国共产党打内战,还不敢对邓锡侯这样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地方领导动手。最终,蒋介石从四川调粮的目的也没能够达成。
一年之后,邓锡侯率部起义,正式加入了解放军行列,彻底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。其实早在抗战开始之前,邓锡侯就已经对国民党的中央腐败以及消极抗战非常不满,邓锡侯与国民党“分手”只是迟早的事情。
从解放战争爆发之后的第二年开始,全国解放战场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参战双方给的意料。
国民党军队由于严重的腐败以及蒋介石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,已经彻底失去了底层老百姓的支持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队伍,则在不断的壮大。
到了1948年初,对取得胜利仍旧抱有一丝幻想的蒋介石政府,决定重新组织兵力并集结资源,希望能够挽回战场上的颓势。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,南京国民政府向四川发来了筹粮和募兵的指令。
早就对蒋介石政府不满的邓锡侯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,邓锡侯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不满,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。
抗日战争爆发之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劝说之下,邓锡侯毅然决定率军出川,加入到了全面抗战当中。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恶劣,川军只能徒步出川,经过一个多月的急行军才抵达宝鸡。
由于当时战场形势多变,邓锡侯所部的命令几乎每天都有所调整,原本邓锡侯部接到的命令是支援娘子关前线。
但是还没等到部队赶到,就接到了娘子关失守的消息。当年中日双方军队不论从单兵素质还是武器装备,都相差甚远。
邓锡侯部在经过长期急行军之后,还没能完全掌握战场情况的条件下,就匆忙的投入到战斗当中,结果可想而知。
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,邓锡侯所部几乎都是在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作战。其中有好几次邓锡侯本人都险些血洒疆场。
但是从邓锡侯本人,到底层的士兵,却始终保持着视死如归的昂扬斗志,打出了川军的威名。
随着抗日战争逐步取得全面胜利,邓锡侯的个人思想也逐渐由一名地方军阀开始出现转变。邓锡侯逐步认识到国民党的腐败,以及作为一名手握实权的地方领导不应当只是图谋个人的权势。
当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,坚决发动内战之后,邓锡侯对蒋介石和国民党表现出了极端的厌恶之情。
同抗日战争中的表现相反,在解放战争期间,邓锡侯始终不愿站在国民党一侧,对蒋介石以及其所领导的南京政府的命令,邓锡侯多是消极应付,甚至干脆拒绝执行。
蒋介石虽然对邓锡侯非常不满,但是碍于邓锡侯在四川的影响力,还不敢轻易对他下手。虽然表面上不能采取措施,但是小动作却是蒋介石的一贯手法。
他将自己的大量亲信安到四川,邓锡侯所掌握的川军驻地周围,也频频出现中央军的身影。
时间来到1949年,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蒋介石政府的日子越发不好过。年底蒋介石亲自飞往重庆,筹划在川、陕地区做长期抵抗。此时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都随蒋介石一同来到了四川。
邓锡侯在军中也有一定威望,但是同胡宗南、宋希濂等人相比,明显不在一个等级。虽然邓锡侯经营四川多年,但是很快也被彻底边缘化了。
边缘化之后的邓锡侯原本就十分郁闷,这时候又有蒋介石想要秘密除掉邓锡侯的传闻。这使得邓锡侯的神经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。
联想起自己当年凭借一腔热血参加辛亥革命、到后来的北伐战争以及抗日战争。想不到最后竟然落了个如此的结局。
就在此时,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秘密的与邓锡侯取得了联系。其实早在抗日战争之前邓锡侯就与朱德和刘伯承等人打过交道,他自己对共产党的纲领也非常赞同。这次两方人员重新取得联络,邓锡侯很快就下定了投诚的决心。
1949年底,邓锡侯率部起义,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。在这之后,他还先后在全国人大、西南军政委员会、水利部等部门任职。
邓锡侯一生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参与了多次的军事斗争,为中国的革命和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也正是他的这些经历,给了他对抗蒋介石的底气。
他的故事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,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参考文献:
[1] 刘志青《走向光明:1949年12月川西川北地区国民党军纷纷宣布起义》党史博览. 2023(05)
[2] 于潜之《邓锡侯为人处事的几个侧面》民国春秋. 1994(03)
[3] 佚名《朱德致龙云、王缵绪、邓锡侯的信》文献. 1980(04)信任的金融杠杆